“十四五“期间,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有哪些新变化?
当前,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。关注的人群从个别的专业人士扩展到全社会各个群体;关注的视角从个人、家庭及其生活方式扩展到全社会各个方面;关注的领域从局部性的养老、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扩展到全局性的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政治,以及城乡、区域和国际战略格局等几乎所有领域、所有层面。
与此同时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,从中央到地方,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。特别是在各级“十四五”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中,普遍对人口老龄化给予了高度重视。
那么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发生哪些新变化呢?
第一,人口老龄化程度从轻度转为中度。目前,国际上普遍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老龄社会程度的标准,超过7%但低于14%为轻度老龄社会;超过14%但低于20%为中度老龄社会;超过20%但低于40%为重度老龄社会;超过40%为超重度老龄社会。2021年末,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亿,达到20056万人,占总人口比重达14.2%。以此为标志,我国已从轻度老龄社会转为中度老龄社会。
第二,人口老龄化速度从快速转为急速。2022年起,随着1962-1976年第二次出生高峰人口进入60岁,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,60岁以上老龄人口年均净增加突破1000万。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人,占比将超过20%。
第三,人口总量进入零人口增长波动时期。零人口增长,理论上是指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。长期连续的零人口增长,就构成了静止人口,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人口状态。但大部分的零人口增长都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,是人口增长由正转负的一个发展过程。近年来,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,2021年末,我国人口数较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。这些现象表明,我国已经进入“零人口增长波动期”。
第四,我国将迎来第一波养老照护浪潮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开始进入70岁以上的中高龄期,“4-2-1”家庭的数量快速增加,家庭中的养老照护需求快速增长。
与四个新变化相对应的是一系列新举措也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落地实施。
一是提高适老化水平。一方面是从家庭适老化、社区适老化向公共设施适老化、公共服务环境适老化的宽度扩展;另一方面是从装修适老化、建筑适老化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、法律服务适老化的深度挖掘。
二是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。2021年7月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公布,“三孩”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开始实施。截至2022年1月,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或启动修订。
三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。一方面,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。对健康、失能、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,分类提供养老保障、生活照料、康复照护、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。清单要明确服务对象、服务内容、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,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。另一方面,到2025年,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,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%,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1人以上。
四是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。养老服务包括助餐、助洁、日间照料、短期托养以及互助服务等。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,鼓励养老机构主动积极上门提供服务。引导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对接老年人需求,提供就近便消费服务。组织和引导物业企业、零售服务商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,提供生活用品代购、餐饮外卖、家政预约、代收代缴、挂号取药、精神慰藉等服务。
五是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。继续推动老年健康教育。发挥教育部门职责作用。增加老年教育机构。丰富老年教育内容。
六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。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。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,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。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。
七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。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。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,加强市场、规则、标准方面的软联通,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。优先培育一批带动力强、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,打造一批产业链长、覆盖领域广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,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。
八是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。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。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。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、社区护理、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、储蓄、理财、信托、保险、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。
总而言之,“十四五”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,挑战和机遇并存。无论是地方、企业还是个人,都应该认识到这些新变化,立新破旧,制订出新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案。
(来源:中国经营报)